明朝和清朝都有軍事洋務運動,但因為各種原因明朝的軍事洋務運動只涉及軍事,對整個中國沒有軍事以外的更多影響。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葡萄牙、西班牙的科技實力並沒有強大到我方學不了、追不上的地步;另一方面就是正德、嘉靖、萬曆三位皇帝自身的一些問題。
明朝的軍事洋務運動主要就是從嘉靖三年到萬曆年間對「佛郎機銃炮」仿製、自造、更新。那麼,佛郎機銃炮何時進入中國呢?
葡萄牙佔領馬六甲之後,明朝地方官員可能通過哪些渠道見識到佛郎機
按照官方記錄,正德十二年(1517年)葡萄牙特使皮雷斯率領使團來到屯門、廣州之後,廣東地方官見到了佛郎機銃。然而,實際上,在此之前葡萄牙帝國特使已經去了好幾撥人,例如1513年,歐維士就作為特使來到過屯門,最終被拒絕入境。
因此,明朝官方最早見識到佛郎機銃的乃是軍方一線人員。但是,還有一波人比軍方人員更早地會接觸到佛郎機銃,那就是海商、海盜。他們縱橫於東南亞地區,在1511年前就必然遇到過佛郎機銃,甚至見識過葡萄牙戰船、火器的威力。在驚訝之際,他們未來會如何可能有三種可能:
其一:發誓不要去招惹佛郎機人,躲得遠遠地或者與他們合作;
第二:與人聊天做談資;
第三:不能排除某些心懷國家的人,主動將佛郎機買入帶入中國。
正是在第一種人和第三種人的帶動下,佛郎機銃炮在「海商勢力」比較強大的地區例如江西、福建、廣東等地區。所以,我們不要對華人華僑、去國外經商生活的國人有一些錯誤看法。其實,他們中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能夠為國家(或曾經的母國)主動做出貢獻,那麼貢獻將是巨大的。明朝時候如此,其他時期也是如此。
例如第一批幫助明朝仿造佛郎機炮並運用於實戰,打敗葡萄牙侵略者的楊三、戴明等人即是如此之人。
再如,有一種觀點認為,早在1510年,海商魏升就曾幫助縣令守住了被海盜攻擊的縣城,而魏升就是通過貿易渠道購買了百門佛郎機銃。當然,這種說法可信性不高。
退休在家10餘年的四川巡撫,聽聞朱宸濠叛亂連夜趕造佛郎機炮送給王守仁,至此,佛郎機炮開始在高官中得到重視
佛郎機銃炮雖然在1510年就可能用在過實戰上,但因為使用者地位比較低,根本沒有受到軍方、政治人物注意。但是,隨著葡萄牙帝國與明朝關係日漸緊密。因此,朱宸濠反而開始注意到佛郎機銃。
佛郎機通過海商、海盜途徑早已進入中國,朱宸濠在正德十二年(1517年)曾經命人在王府中命人私造。很顯然他們沒有成功。其實他們不知道中國的能人往往在民間,有一位退休在家的官員,就在1519年他們造反後為王守仁趕造了一門。
明朝政府官員也不是不知道佛郎機的存在,只是對其並不感冒。1517年,廣東方面就曾經對佛郎機特使皮雷斯貢獻的佛郎機銃炮進行過操演。當時三堂總鎮太監寧城、廣東總兵武定侯郭勛、兩廣總督陳金、廣東按察使僉事顧應祥等都曾經觀看過。但顧應祥對其射程百步(150米)並不滿意,認為這種武器放在海上、守城可以,但根本不能野戰。
當然晚年的顧應祥改變了看法。可能是,貢獻之物只求好看,與作戰之物大不相同吧,經過實戰後的他,改變了自己的觀點。
話付前言,1517年朱宸濠在尋找佛郎機銃炮,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功。但他還是造反了。1519年六月,朱宸濠正式造反。消息傳開後,退休在家的原四川巡撫林俊立刻趕造了一門佛郎機炮,同時讓家人攜帶著它去找王守仁,告知:這東西可管大用。
林俊生於1452年,卒於1527年。1509年為四川巡撫,六年十一月因為與總督不和且得罪不少小人,一怒之下退休回家。他的老家是福建莆田。
朱宸濠從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五日起兵到七月二十六日戰敗,42天的叛亂根本沒用上佛郎機銃炮。八月初三,林俊的兩位家人帶著佛郎機銃炮一門、火藥配方、書信來到了王守仁面前。王守仁看到書信後非常感動,由此,邀請身旁官員對佛郎機銃炮進行說明,並在1520年寫下了《書佛郎機遺事》一文。
但這件事有一個問題,即林俊派人來送的弗朗機銃炮為林俊親自鍛造。許多人都認為:此銃炮乃是錫制,並非銅、鐵炮,同時為了便攜方便,在千里遠行中帶著幾百斤中的銅鐵炮既不安全、也不方便,所以是一種微縮版。
通過王守仁及其鄒守益、費宏、唐龍、黃綰、喬宇等人詩歌唱和此事,特別是鄒守益的《王陽明先生圖譜》中所畫的插圖所示,銃很小、炮架卻很大,兩手就可以手持,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
由此可見,林俊的意思是按照鍛造樣式進行打造,同時因為佛郎機銃炮的火藥與我國傳統火藥不同,所以把配方也寫了出來。給出這些後,請王守仁進行「仿造」而已。
其實,這門炮的真實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。
真正的戰鬥力、真正的「仿造」如果不經過真正的實戰是沒有動力的,因為你沒有見識過對方的武器。無論是顧應祥還是王守仁雖然看到了佛郎機銃炮,但他們對其印象並不深刻。這時,就需要汪鋐這位既位高權重,又經過與葡萄牙帝國有過實戰經驗的人物推動「仿造學習」了。
戰爭的目的是什麼?就是為了打勝仗,特別是軍事將領,榮耀、功績、升遷、生命等一切都要靠勝利。因此,只要能打敗敵人,軍人是不吝惜向敵人學習的。
由此,中國與葡萄牙帝國的海戰才是「仿造」乃至「創造」的最大動力。這就好比學英語,我既沒樂趣又覺得沒用,你非要趕鴨子上架讓我去學,還沒有學習英語的氣氛,我怎麼可能學好呢?當我覺得有必要學,不學就無法生存、獲得升遷的時候,有了動力去學,那麼,很快就能學會。
萬事萬物其實一個道理。
正是因為通過1521年「屯門海戰」、1522年「西草灣海戰」,看到了對方實戰能力,軍方才積極向皇帝推廣這一武器。
正是因為1523年「爭貢之役」,讓嘉靖和文臣們看到了明軍的不足。由此,也對軍方的意見很重視。
在上下用力中,嘉靖三年(1524年)大明正式開始「國家級」仿造西方武器的工作,由此,明朝的「軍事洋務運動」正式拉開序幕。
「16世紀的明朝與西方列強」系列前15篇文章
「16世紀的明朝與西方列強」系列第17篇文章
朱宸濠作亂惹怒退休官員,趕造寧王求而不得的武器送給王陽明
明朝和清朝都有軍事洋務運動,但因為各種原因明朝的軍事洋務運動只涉及軍事,對整個中國沒有軍事以外的更多影響。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葡萄牙、西班牙的科技實力並沒有強大到我方學不了、追不上的地步;另一方面就是正德、嘉靖、萬曆三位皇帝自身的一些問題。
明朝的軍事洋務運動主要就是從嘉靖三年到萬曆年間對「佛郎機銃炮」仿製、自造、更新。那麼,佛郎機銃炮何時進入中國呢?
葡萄牙佔領馬六甲之後,明朝地方官員可能通過哪些渠道見識到佛郎機
按照官方記錄,正德十二年(1517年)葡萄牙特使皮雷斯率領使團來到屯門、廣州之後,廣東地方官見到了佛郎機銃。然而,實際上,在此之前葡萄牙帝國特使已經去了好幾撥人,例如1513年,歐維士就作為特使來到過屯門,最終被拒絕入境。
因此,明朝官方最早見識到佛郎機銃的乃是軍方一線人員。但是,還有一波人比軍方人員更早地會接觸到佛郎機銃,那就是海商、海盜。他們縱橫於東南亞地區,在1511年前就必然遇到過佛郎機銃,甚至見識過葡萄牙戰船、火器的威力。在驚訝之際,他們未來會如何可能有三種可能:
其一:發誓不要去招惹佛郎機人,躲得遠遠地或者與他們合作;
第二:與人聊天做談資;
第三:不能排除某些心懷國家的人,主動將佛郎機買入帶入中國。
正是在第一種人和第三種人的帶動下,佛郎機銃炮在「海商勢力」比較強大的地區例如江西、福建、廣東等地區。所以,我們不要對華人華僑、去國外經商生活的國人有一些錯誤看法。其實,他們中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能夠為國家(或曾經的母國)主動做出貢獻,那麼貢獻將是巨大的。明朝時候如此,其他時期也是如此。
例如第一批幫助明朝仿造佛郎機炮並運用於實戰,打敗葡萄牙侵略者的楊三、戴明等人即是如此之人。
再如,有一種觀點認為,早在1510年,海商魏升就曾幫助縣令守住了被海盜攻擊的縣城,而魏升就是通過貿易渠道購買了百門佛郎機銃。當然,這種說法可信性不高。
退休在家10餘年的四川巡撫,聽聞朱宸濠叛亂連夜趕造佛郎機炮送給王守仁,至此,佛郎機炮開始在高官中得到重視
佛郎機銃炮雖然在1510年就可能用在過實戰上,但因為使用者地位比較低,根本沒有受到軍方、政治人物注意。但是,隨著葡萄牙帝國與明朝關係日漸緊密。因此,朱宸濠反而開始注意到佛郎機銃。
佛郎機通過海商、海盜途徑早已進入中國,朱宸濠在正德十二年(1517年)曾經命人在王府中命人私造。很顯然他們沒有成功。其實他們不知道中國的能人往往在民間,有一位退休在家的官員,就在1519年他們造反後為王守仁趕造了一門。
明朝政府官員也不是不知道佛郎機的存在,只是對其並不感冒。1517年,廣東方面就曾經對佛郎機特使皮雷斯貢獻的佛郎機銃炮進行過操演。當時三堂總鎮太監寧城、廣東總兵武定侯郭勛、兩廣總督陳金、廣東按察使僉事顧應祥等都曾經觀看過。但顧應祥對其射程百步(150米)並不滿意,認為這種武器放在海上、守城可以,但根本不能野戰。
當然晚年的顧應祥改變了看法。可能是,貢獻之物只求好看,與作戰之物大不相同吧,經過實戰後的他,改變了自己的觀點。
話付前言,1517年朱宸濠在尋找佛郎機銃炮,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功。但他還是造反了。1519年六月,朱宸濠正式造反。消息傳開後,退休在家的原四川巡撫林俊立刻趕造了一門佛郎機炮,同時讓家人攜帶著它去找王守仁,告知:這東西可管大用。
林俊生於1452年,卒於1527年。1509年為四川巡撫,六年十一月因為與總督不和且得罪不少小人,一怒之下退休回家。他的老家是福建莆田。
朱宸濠從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五日起兵到七月二十六日戰敗,42天的叛亂根本沒用上佛郎機銃炮。八月初三,林俊的兩位家人帶著佛郎機銃炮一門、火藥配方、書信來到了王守仁面前。王守仁看到書信後非常感動,由此,邀請身旁官員對佛郎機銃炮進行說明,並在1520年寫下了《書佛郎機遺事》一文。
但這件事有一個問題,即林俊派人來送的弗朗機銃炮為林俊親自鍛造。許多人都認為:此銃炮乃是錫制,並非銅、鐵炮,同時為了便攜方便,在千里遠行中帶著幾百斤中的銅鐵炮既不安全、也不方便,所以是一種微縮版。
通過王守仁及其鄒守益、費宏、唐龍、黃綰、喬宇等人詩歌唱和此事,特別是鄒守益的《王陽明先生圖譜》中所畫的插圖所示,銃很小、炮架卻很大,兩手就可以手持,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
由此可見,林俊的意思是按照鍛造樣式進行打造,同時因為佛郎機銃炮的火藥與我國傳統火藥不同,所以把配方也寫了出來。給出這些後,請王守仁進行「仿造」而已。
其實,這門炮的真實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。
真正的戰鬥力、真正的「仿造」如果不經過真正的實戰是沒有動力的,因為你沒有見識過對方的武器。無論是顧應祥還是王守仁雖然看到了佛郎機銃炮,但他們對其印象並不深刻。這時,就需要汪鋐這位既位高權重,又經過與葡萄牙帝國有過實戰經驗的人物推動「仿造學習」了。
戰爭的目的是什麼?就是為了打勝仗,特別是軍事將領,榮耀、功績、升遷、生命等一切都要靠勝利。因此,只要能打敗敵人,軍人是不吝惜向敵人學習的。
由此,中國與葡萄牙帝國的海戰才是「仿造」乃至「創造」的最大動力。這就好比學英語,我既沒樂趣又覺得沒用,你非要趕鴨子上架讓我去學,還沒有學習英語的氣氛,我怎麼可能學好呢?當我覺得有必要學,不學就無法生存、獲得升遷的時候,有了動力去學,那麼,很快就能學會。
萬事萬物其實一個道理。
正是因為通過1521年「屯門海戰」、1522年「西草灣海戰」,看到了對方實戰能力,軍方才積極向皇帝推廣這一武器。
正是因為1523年「爭貢之役」,讓嘉靖和文臣們看到了明軍的不足。由此,也對軍方的意見很重視。
在上下用力中,嘉靖三年(1524年)大明正式開始「國家級」仿造西方武器的工作,由此,明朝的「軍事洋務運動」正式拉開序幕。
「16世紀的明朝與西方列強」系列前15篇文章
「16世紀的明朝與西方列強」系列第17篇文章